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案

时间:2025-11-06 17:17:19
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案

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案

作为一名教职工,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,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,有着重要的地位。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案,欢迎大家分享。

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案1

教学目标

1.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。

2.学会本课生字,结合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。

3.理解课文内容,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“孪生兄弟”,并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。

4.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。

教学重、难点

凭借语言文字读懂文本,感知作者的表达方法。

教学课时

2课时

第一课时教学

教学目的

1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。

2、自学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生字词。

3、初步感知课文,理清课文的脉络。

教学重点:

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引入新课、立体感知

1、激问: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说某人与某人是孪生兄弟,你们知道什么是“孪生兄弟”吧?

(经常所说的双胎胎。)那“孪生兄弟”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?(很相似)

2、完整地板书,让学生说说能从这个题目上读懂什么?(这两颗星球都有相似之处)

3、那么这两颗星到底是怎样的相似呢?大家轻轻地朗读课文,边读边想。

(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感知。)

4、师生简要交流:

a、交流时指导学生读好第一节。

b、简要地搞清楚火星有没有水。

二、指导正确流利朗读

1、过渡,刚刚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,现在我们需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,请大家按以下要求再自读课文:

a、划出陌生字词自学,并结合课文理解。

b、一句一句朗读,流利地读通每一句。

2、检查自读效果

a、从第二节分节检查。

b、有针对性地解决个别词语。

c、有意识地把关联的小节连在一起读。

三、再读课文,理清脉络

1、大家再默默地朗读课文,看看哪些小节的关系非常近,可以划在一起的,并说说讲了些什么?

2、学生读书寻找,老师渗入指导。

3、再次简要交流,帮助学生理顺文本的内容。

四、指导写字,布置作业。

【设计构思】:

论坛的“菲儿.”曾经在《中国教育报》专门探讨“语文立体阅读”,就是说,在中高年级的语文课上,有时并不是必须遵循先读准读顺课文后再理解课文,可以根据课文及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,可以先入为主,打乱这个顺序。自己也一直在尝试这个方法。第一课时教学时,我喜欢让学生围绕一个典型或主要的问题,先让学生来读懂课文,获得一个全面的感知。然后再让他们“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”。这样的教学我感觉很实在。

在第一课时有一个基本的任务,那就是“读懂课文,理清文本的脉络”,在这个设计中的第一个环节中,我已让学生对文本获得一个初步的整体的认识。在第三大环节中,我又专门设计一个“理清脉络”环节,这个环节等同于分段,但又不是在分段,因为机械的分段不仅占用时间多,而且枯燥没味。如果段络比较典型,我一般还是让学生来分段。这一课有点散,分别介绍了好几个方面,所以我试着设计让学生“把关系近的小节划在一起,并说说写了什么”,以此来高效地理清文本写了火星的哪些方面。

第二课时教学

教学目的

1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“孪生兄弟”?弄明白两者的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。

2、激发学生热爱科学,探索宇宙的情趣。

3、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及遣词用句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复习导入、整体感知

1、读课题,复习式激问: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,火星与地球相似,他们同样有――同样有……。反过来再师生合作“只因为火星有――有――所以我们说火星与地球相似,人们把他们称为-孪生兄弟。”

2、既然他们这么相似,我们的人类现在能不能在上面居住呢?

3、学生默读课文,边读边思考。

二、“没水原因”

1、师生共同交流以那个问题。(肯定不能,因为现在火星没有水)

2、听说原来火星也有水,那原来的水为什么没有留下呢?找到相关小节,好好读读(6-7小节)。

3、引领学生深入地朗读这节。

a、能不能读懂这节呢?细细地再读。

b、导致火星最后没有水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?再读寻找。(吸引力小)

c、吸引力小导致的结果是什么?指名读。

同时深入指导品味作者用词表达的效果:

如让学生说说一般用“集体大逃亡”“逃向”来形容什么的,以此让学生体会,在说明时,如何才能让人感觉生活,有一定的可读性。

d、再读,要试着把这水分是如何逃亡的原因给表现出来。

4、总结。

三、“水的来历”

1、过渡――刚刚我们一起探讨了火星上水大逃亡的情景。那火星上的水最初是如何形成的。

2、再读3-5节体会。

3、能不能简要地概括一下说明火星上的水是怎么来的呢?生再默读思考。

4、交流:

a、生答-彗星和陨石带来。――那个时候,他们之间的碰撞是――(家常便饭),这说明什么?可以换成哪些词语呢?

b、生答-地下矿物中带来。

5、总结。(从刚刚的交流中,我们认识到了火星上原来的水一个方面是由――别一个方面是由――的带来的。)

四、“推断有水”

1、通过刚刚读书,我们知道在火星上原来水是如何来的,也知道了那些水为什么最后都跑了。那人们是如何推断出来,原来火星上就曾经有过水的?再读感知。

2、让学生再读,概括地说出。

3、总结:人们由――由――推断出火星曾经有水。

4、品读“推断”。让学生多试着换几个相似的词,体会这个词语的用法。

五、“到底有没有生命”

1、对以上的学习进行总结。(通过刚刚的学习,我们知道火星上曾经有水,但又都跑了,所以我们也没法在上面居住了。……)

2、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呢?自读最后一节感知。

3、激趣:同学们,现在的科学家仍在对火星进行探索,他们希望能发现火星的地表下有没有生命,如果地表下有水,那肯定会有一些生命,那你们说,那些生命会是什么样子的――

六、拓展深化

1、同学们,现在假如我们 ……此处隐藏7259个字……“在兄弟俩诞生之初,……形成了湖泊和海洋。”)

这段话比较难懂。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,想一想它的意思。你可以用口头介绍的方法来谈谈你的理解,也可以图解的形式,笔头进行表达。

A、请一、两位学生口头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。

B、请一位学生上台补充示意图。

火山喷发蒸气(飘散在空中)

矿物(水)水→雨水(湖泊、海洋)

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这张图的意思。(学生看着图练习解说)

(2)从宇宙飞船拍摄的火星照片看,上面有——,河床上布满了——。看着这些照片,我们仿佛可以听到——。

读着这段文字,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?请说一说,也可以选用老师提供的词语:

浊浪滚滚、奔腾咆哮、排山倒海、一泻千里……

齐读最后两句话。

四、练习设计

1、小结: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-5自然段,了解到火星和地球十分相似,好比——一对“孪生兄弟”。科学家通过研究,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,并推测出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。那么,地球上的水留了下来,而且孕育出来生命;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的还多,为什么没能留住呢?下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。

2、练习:

(1)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,概括:

地球和火星上的水,也许是,还可能。

(2)你曾经听别人用“家常便饭”这个词说过什么句子,或者你自己会用它说什么句子,请写下来。

板书设计:

6、火星——地球的“孪生兄弟”

长得太像了

有水彗星和陨石送去

潜藏在矿物中

火星——地球的“孪生兄弟”

(第三课时)

教学目标

1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;理解课文内容,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“孪生兄弟”,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。

2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。

教学重点

1理解课文内容,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“孪生兄弟”,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。

2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复习导入

1、指名说说通过前面对课文的了解,火星和地球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?(师适时补全板书)

2、齐读全文所学内容

二、继续学习第三段

1、问:“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,而且孕育出了生命;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,为什么没能留住呢?”

2、带着问题读课文,找出原因。

3、指名交流,分析指导

(1)原因: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:火星比地球小得多,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

(2)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,读读,体会作者形象化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。

如“大逃亡、裹挟着”赋予人的性格

4、水是生命的源泉,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;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,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。你认为呢?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?

引导读句理解“然而……”

5、可见,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,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(辨别“果断”)。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、一丝不苟的,来不得一丝马虎。

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,这是个怎样的谜?你想知道吗?那么,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,努力去探究吧。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。

三、结合板书,总结全文

1、弄明白“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‘孪生兄弟’?”

2、齐读全文,作内容的整体回顾与把握。

四、练习指导

练习设计

1、抄写词语

2、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

3、课外收集:宇宙知识知多少?

板书设计

6火星—地球的“孪生兄弟”相似处同样……

有水和生命存在

差异处水没能留住

生命生存?(谜)

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案6

教案目标:

1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结合课文内容理解“家常便饭”“集体大逃亡”的含义。

2、理解课文内容,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“孪生兄弟”,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。

3、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。

教学重点:

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“孪生兄弟”,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。

教学难点:

理解集体大逃亡、家常便饭等词语的含义

教学准备:

课件

教学过程:

一、 复习导入

1、齐读课文题目

2、回忆:人们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太阳系的“孪生兄弟”(指名读,朗读第一自然段)

3、 由此推测: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。

二、 精讲课文(第二~三自然段)

1、讲解第二自然段,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。(出示课件)

2、默读第三—五自然段,思考:火星水来源的两种猜测是什么。(指名回答)

A学习第三自然段,了解火星和地球最初的情况。

B当时,太阳系内有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,彼此碰撞时经常发生的事情,这跟火星上的水来源有什么影响呢?引入第四自然段。

C学习第五自然段

3、学习第三段(6-8自然段)

过渡:火星与地球,同样是行星,环境相似,水的来源相似,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,而且孕育出了生命;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

还多,为什么没能留住呢?

A第六自然段最后一句话,了解设问句的过渡和它的作用

B小组朗读第七自然段,其它同学边听边把火星不能留住生命的原因划出来。

C划出具体描述火星的水蒸发成气体离开火星表面的过程的句子,读一读,体会形象化的写法。

4、水是生命的源泉,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;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,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。你认为呢?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?请看课文第八自然段(全班齐读)

(可见,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,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。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、一丝不苟的,来不得一丝马虎。)究态度必须是严谨、一丝不苟的,来不得一丝马虎。)

三 、 课文小结

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,这是个怎样的谜?你们想知道吗?那么,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。努力去探究吧。科学的大门正为你们敞开着。

四、课外作业:1、抄写文中的好词好句

2、课外收集:宇宙知识知多少

五、板书设计:

火星-地球的孪生兄弟

相似处: 四个同样……

差异处:地球:有水和生命存在

火星:水没留住;生命?(谜)

《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